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好优势资源,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督促指导、一体推进落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感恩感悟,推动“学思想”走深走实
充分发挥宁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资源、用好校内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以学铸魂。一是创新形式载体学。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梳理主政宁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六进宁师、两次作报告的殷切嘱托,组织编写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故事》等特色教材,打造《复兴之路》特色场景、校内“闽东之光”党员教育基地等,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宁德实践教学中心”,引导师生学思践悟。二是用好红色资源学。宁德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多、革命故事多,用好用足红色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校领导班子成员赴福鼎柏洋村开展浸入式学习,赴福安柏柱洋瞻仰革命先烈开展党性教育,结合高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科技、文化、人才优势走好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承办省教育系统青年学生百人宣讲团“滴水穿石之路”主题线路研学宣讲活动,让青年追寻领袖足迹、汲取信仰力量。三是引领带动青年学。制定《推动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特点,围绕导学、讲学、比学、践学、展学5个体系安排22项具体工作。成立“青马工程”青年干部班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学习、宣讲、调研活动,实施“青马工程”青年干部“一对一”帮扶青马学生机制,举办青马读书班。
聚焦堵点难点,突出问题解决,推动“办实事”落细落实
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校领导每人牵头1个课题,围绕应用型人才干部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后疫情时代党建和 思政政治工作、农村医疗等开展专题调研33人次,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二是突出整改整治。梳理整改整治首批问题清单13项、首批“我为师生办实事”清单20项,内容涉及学生诉求平台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窗口服务等,采取领导挂钩包案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方式,跟进督办、销号管理,推动了学生诉求信息化平台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毕业生就业等。聚焦基层医疗短板,开展“百名医师千人次下基层”党员志愿服务,在医疗服务、健康义诊、药品赠送等方面服务群众300余人。
坚持以学促干,突出服务发展,推动“建新功”见行见效
发挥高校人才、学科和智力优势服务地方发展,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发展实效。一是改革育人模式。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举办政工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班。培育质量文化,开展第十四届教学质量月活动,深化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突破,推进“三大”内涵建设攻坚行动,强化师范专业认证,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是深化科技服务。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转型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进企入村,学校被选认省法人科技特派员,5个团队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19名教师为省个人科技特派员。对接宁夏协作开展大黄鱼盐碱地养殖新技术研发,目前已突破大黄鱼幼鱼长途运输技术,研发成果广泛应用于大黄鱼苗种规模化生产,率先在国内实现大黄鱼室内养成,并拓展应用于其它鱼类、贝类混合低盐生态养殖,该成果去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三是推进校地合作。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冠名式产学班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设立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研究团队等创新团队专项17项、2023年协调创新中心专项4项。落实服务地方需求项目127项,新征集服务地方项目52项。